瀨戶內海逛藝術 - 醬油、素麵、清酒之鄉《小豆島》第一篇
晚上11:12第一個作品:太陽的贈禮。 |
瀨戶內海的最後一站來到小豆島,這裡是瀨戶內海的第二大島,比澎湖還大一點,想當然爾只待一天是絕對不夠的,而且島內的交通不是很方便,山勢又高,租車環島是最好的方式,自行車我想也是可以,但前提是腿力要夠,不然騎到哭也是有可能的。
高松來往小豆島的班次有很多,大型渡輪或者快速船都有,甚至關西地區也有班次。因為去的時候是淡季,很幸運的在Jalan這個訂房網站上找到了五折優待的溫泉飯店Green Plaza,附贈晚餐跟早餐,有和式房跟西式房可以選。當初會挑這間除了剛好做活動以外,還有港口的旅館接送,最重要的是飯店就有便宜的租車,這點實在太棒了,但如果沒有五折價的話,我就不會選擇住這裡了,原因是實在有點老舊,雖然還是很乾淨,服務也很好,但常常空蕩到懷疑除了我們以外還有沒有別的房客(不過在吃飯的時候排除了我的疑問),另外就是餐點看起來美觀,但一點都不好吃,稱不上難吃,但就是讓我覺得每樣東西都可以不好吃也是蠻驚人的。
離開高松的時候開始下雨,海上起了大霧,能見度非常低,無論是高速船或者渡輪都停駛,渡輪上還有很多上班族,第一層的甲板還停了好幾輛卡車。不知道大霧是不是常常發生?等了快一個小時天氣終於放晴,在船上的時候還打了skype給旅館,通知更改港口接送的時間,講英文完全不通耶,這是在日本旅遊最讓人覺得最麻煩的事情。
海上大霧,船班停駛。 |
到了小豆島就可看到地標《太陽的贈禮》,由韓國藝術家崔正化創作,以小豆島特產的橄欖樹為主題,用橄欖葉製作了一頂立正的桂冠,葉子上面雕刻著島民對於未來夢想的留言。拍照相當有氣勢,也頗像一對金色的翅膀。在小豆島的兩天一夜看的作品不多,大部份戶外展品都拆除了,室內的作品也因為地區分部的廣,沒辦法去看到很多,但小豆島本來就是四國重要的觀光景點,擁有豐富的特產,就算不來看藝術祭,這裡也很好玩。租了車之後,我們第一站是要去學習製作素麵,Go!!
なかぶ庵門口。 |
小豆島生產手延素麵歷史悠久,最早從室町時代就有文獻記載,據說四百多年前的江戶時代,島民認為這裡的氣候很適合生產素麵,特別從奈良三輪地區引進技術,全盛時期有兩百多戶人家製作素麵,而現在數量早已大幅減少。日本人吃素麵的方法是把麵放在冰上冷卻之後,再沾取醬汁,夏天吃起來非常清爽。
這次來到的なかぶ庵是一間素麵製作工廠,可以在網頁上面事先預約素麵體驗,我們依約來到店內,熱情的阿姨招呼我們之後,就由一位中武先生帶領我們到工廠參觀,第一步就是要換拖鞋、帶浴帽跟洗手。中武義景先生是這間店的店主,也是中武手延素麵廠的廠長,製作素麵已經有36年的時間,可說是素麵達人啦。中武先生解說了製作素麵的機器,隨著時代演進,機器也進化的越來越方便,但這裡的機器只是輔助,大部份都還是手工製作,必須根據天氣還有經驗來判斷。
一開始的揉麵就會依照每天的氣溫、溼度到皮膚的感覺來決定鹽的多寡,當然鹽也是取自於瀨戶內海。接著把麵條揉成五公分左右的粗細,繞在一個圓盤上,塗上香麻油,因為它具有很高的抗氧化能力,看起來油亮油亮的麵團相當可愛,這部份的製作是由中武先生解說,我們學習的是「手延」的部份,也就是拉麵啦!
利用長長的筷子把麵條延展開來,是製作素麵的一大特色。 天啊浴帽造型超醜的欸! |
中武先生給了我們一對鼓棒,喔不是,這是筷子,大概有50公分這麼長。首先我們把已經縮小成大概五釐米的麵條掛在一個看起來歷史悠久的拉麵木架上,第一步是把麵條平平的拉長,兩邊距離要一樣,所有麵條才會一樣粗。然後把拉長的麵條掛在比較高的地方,這個方法叫做「把橋」。筷子有點彈性,中武先生說這樣才不會因為重量而導致尾端素麵的粗細不一,非常微小的差距。重複拉了幾次之後,最後就是得把素麵狠狠拉開,得用筷子小心的穿越交錯的麵,避免麵跟麵之間互相沾黏,中武先生說這是最爽快的一個步驟,沒想到還必須用點力氣呢,還好我技術不錯,沒有把麵給弄斷。
拉完的麵就得開始風乾,小豆島的風是製作素麵的最大幫手,下雨的時候就得把一排一排的麵移到室內,綠色的麵是加了特產橄欖的橄欖麵。中武先生年紀不小了,不過依舊不減他製作素麵的熱情,雖然這樣說有點噁心,常常看日本節目介紹日本職人,親眼見識還是覺得有點感動。學習完了之後,回到店內,等待素麵上桌。(整個過程都是日語教學,雖然用字不會太難,但還是帶個稍微稍微聽的懂日語的朋友一起去唷。)
中武先生示範最爽快的那個步驟。 |
這就是正在風乾的素麵。 盆子裡面這些切齊之後掉落的小小麵他們也不會浪費,拿來餵豬或者是加在湯裡面增加口感。 |
端上來的素麵躺在冰塊上面,夾了一點,浸在清爽的素麵沾醬,再大口吸進嘴裡。我的天啊,吃之前我還不抱什麼期望,麵就是麵啊,拉麵或者烏龍麵我還可以體會好吃的點在哪,但我是第一次吃到素麵這麼好吃,彈牙又帶著淡淡的香氣,美味的沾醬也幫了很大的忙,中武先生聽到我們說好吃,笑的很開心說太好了。
接著櫃台阿姨送來一張結業證書,上面用漂亮的毛筆字寫著我的名字,然後送上一包素麵當作伴手禮,真是超值,忍不住再把店裡面的橄欖麵也買回家,參加素麵體驗真是太有趣了。
超級好吃我的媽啊! |
吃完之後就覺得很生火的各種麵。 |
離開前看到的工廠外觀,很有來去鄉下住一晚的氛圍。 |
小豆島的第二個特產是醬油,也是從江戶時代發跡,亦促進了佃煮業的發展。醬之鄉地區最盛時期工廠高達四百多家,現在只剩下21家,我們去的這間叫做山六醬油,常常出現在日本節目中,創業於1868年,由第五代山本康夫經營。
一踏入這附近的村落,即可聞到一股特殊發酵的氣味,原來在那直徑有2.3公尺之高的杉木桶裡,上百種的麴菌正逼逼波波的發酵中。一般的醬油工廠早就已經轉型成機械化工業,這種傳統老式製作醬油的方式所剩無幾,兩年熟成的生醬油,放在特製的醬油布裡面經過手工處理,吸取木桶裡天然麴菌的油膏,準備過濾,這是第一段製法。接著安安靜靜過濾個兩個星期,再放到木桶裡面釀製,等待兩年的時間,這是第二段。
工作人員帶著我們爬上梯子看看木桶,釀醬油的味道超級香的,摔下去的話不是淹死是香死。沒想到傳統醬油的製作過程這麼冗長,那想必要試吃看看他們自豪的醬油囉。而這裡試吃的醬油的方法,就是用手沾醬油直接吃,真是霸氣。(可是我手很髒耶。)
「鶴醬」是招牌,為兩年熟成醬油,一沾上舌頭即可感受到味道強烈濃郁,接著口腔內就會散發出濃純的豆香,因為加了鹽所以也比較鹹。「菊醬」比較清淡甘甜,使用的是黑豆,女生會比較喜歡這款的味道。「菊日式醬油」加了昆布跟糖,非常適合拿來煮烏龍麵、關東煮,稀釋過後的醬油也可以當作素麵沾醬,因為它比較大瓶,又跟我的料理方式符合,最後買了日式醬油,幾乎煮什麼都可以加,超級好吃的。還另外買了含有天然柚子汁12%的柚子醬,淋在沙拉上面非常棒。(後來發現很多地方都買的到鶴醬跟菊醬,連高松機場也有,但日式醬油跟柚子醬油就比較難買喔。)
這個代表小豆島的醬字真可愛,梯子跟桶子都有了! |
爬上去看木桶的時候真的好怕一腳跌進醬油裡。 但他們都可以再桶子邊緣走來走去。 |
一定要跟這個被列為日本文化財的木桶合照啊! |
山六醬油門口隔了一個小區域,夏季販售醬油布丁(假日限定哭哭沒吃到)跟醬油冰淇淋。冬日販售爐火熱烤醬油鬆餅、烤醬油麻糬,雖然每樣都很想吃但現在只有冰淇淋,還是很滿足了。冰淇淋用小木桶裝著,上面放了兩顆黑豆,吃法是在小碟子上放入一點鶴醬,用湯匙挖一匙冰淇淋,沾一點點醬油一起吃,鹹鹹甜甜的其實很搭,因為冰淇淋的奶味讓豆香更為明顯,兩下就吃完了,第一次覺得醬油單吃也好吃。
醬油冰淇淋。 |
最後一項特產是清酒。(其實還有橄欖啦,但因為下雨就放棄去橄欖園了。)小豆島的自然物產還真是豐富啊,請問有這裡長不出來的東西嗎?這裡曾經盛產稻米又有優質的水源,是製造清酒最好不過的地方了,但現在只有唯一一家酒廠,森國酒造。
但我們要去的其實不是酒廠,算是清酒的販售屋還有Cafe&Bar,走進門口前先被一個大大的酒桶給吸引住了。森國酒造成立於2005年,女社長繼承父親遺願,挑選瀨戶內海的優質酒米以及小豆島的天然湧泉,釀造小豆島地酒。
現在清酒似乎已經擺脫了小丸子他爸爸在吃飯的時候來一杯的那個模樣,台灣的清酒吧也是一間間的開,喝清酒也越來越歐蝦咧,在來到森國酒造前,我其實不太了解清酒,是因為這次經驗實在很不錯,讓我對清酒的世界開始好奇,飛到日本也會想找在地好喝的清酒來試試,不過現在只搞的清楚一點點皮毛,清酒好難啊,但不管是喝咖啡也好、喝酒也好,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覺得好喝即可。
統神的酒桶。 |
我很喜歡他們充滿設計感的LOGO配上這老屋。 新舊充斥的感覺跟他們的產品也不謀而合。 |
除了酒舖以外,他們挑高室內的二樓還有藝廊,最顯眼的就是那個原木吧台,在老屋裡面裝潢的非常時尚但使用了暗色系所以一點也不突兀。吧台裡面是個阿姨,親切的招呼我們試喝。除了Bar以外也可以點餐,都是使用自家清酒製作的美味套餐,有濃濃的酒粕味,非常好吃(可惜我照片拍壞了就不放上來了。),雖然剛剛才吃完一碗素麵跟冰淇淋,還是一下就把套餐給解決囉。
不似一般清酒品牌總是取一些莫名其妙或者是充滿男子氣概的名稱,森國酒造的酒名都是狀聲詞或形容詞,「ふわふわ」、「ふふふ」、「うとうと」等等,非常有趣。特殊的酒標設計也有別於一般清酒品牌大大的字體那樣,而是充滿設計感的點點啊小鳥啊,可愛死了,小罐的包裝還有職人手工打造的木盒可以一起帶走,木盒有濃濃的木頭香,我覺得很值得購買。果然是女社長針對女性市場下手,店內都是女生在購物,而且一買都是直接最大罐的扛走,因為不貴又不錯喝,我買的是ふふふ跟うとうと,在台灣的高級日本超市有看過在販售喔。
超容易手滑的一間店。 |
買了醬油、素麵、清酒,小豆島的第一天根本跟藝術無關嘛!(笑) 沒關係我們下篇繼續。 |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