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可以擁有巴黎這個標籤了。待在巴黎短短七天,若是每一天都要當個日記來寫,過於流水賬的旅遊日記,不要說無聊我手也很酸。很多朋友期待我在巴黎可以體會什麼、得到什麼,回來與他們分享,(奇怪這不是我自己該期待的嗎?)旅行中腦袋一直有些思緒無法整理,直到我到了下一站柏林,柏林人問我說巴黎怎麼樣?我不假思索的回答他:Just Paris.或許這就是答案?
在決定旅遊地點之前我一直對巴黎沒有太大興趣,「左岸」對我而言就是時髦的名詞,可以拿來賣咖啡、賣爵士唱片、賣時尚,衣服上面直接印上Paris就可以穿出門了,想不到世界上還有哪個城市的名字這麼好用。矛盾的是,我的行程比觀光客還要觀光客,「流動的饗宴」看是看完了,但很後悔帶著去巴黎,我根本不是文藝青年的料,一本書的重量明顯比想像中的還多。沒有時間跟著海明威的腳步探索巴黎,我一點也不覺得可惜。踏入一間又一間的咖啡廳,內部裝潢不變、但價格卻高的驚人,海明威待在巴黎的時候窮的很,肚子餓到不行的時候就跑去看印象派油畫,他說因為餓得時候油畫會特別鮮明美不勝收,但這時他卻能在這幾間咖啡館點個餐有時還去麗池喝個酒,我想不透。
隨手翻了一下照片,先從跟海明威特別有關係的莎士比亞書店紀錄起。